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

海西州念好“精”字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12
来源:海西州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海西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精心调度、高位推进。一是带头履职尽责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切实履行“双组长”责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地督促检查指导项目实施、资金支出、问题整改等工作,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落细。是高效指挥调度。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专题安排部署会等7次,研究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州委常委会会议、州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工作汇报11次,研究审议相关政策文件,部署重点工作。严格督促指导。坚持推行每日一监测、一周一调度、一月双通报、双月一督查工作机制编发通报、督办通知、提醒函21,督促各地区按照时间节点按期完成资金支出等目标任务。

精准发力、巩固成果。一是抓实动态监测。对全州所有农牧户开展拉网式排查3次,累计识别防返贫监测对象2990人,经人口自然动态调整,目前共有监测对象2888人,逐户落实针对性帮扶救助措施并定期监测,其中517人通过帮扶救助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定期召开防范致贫返贫联动预警联席会议,比对信息数据,研究工作措施。二是促进稳岗就业。始终把就业帮扶作为促进群众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帮助2151名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和易返贫致贫人口就近就业,超省定年度就业任务13个百分点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每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目标三是加强资产管理。完成扶贫资产确权登记工作“回头看”,全面盘点2021年以来已完工衔接资金项目,完成资产确权移交工作。建立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机制,明确监管责任,促进扶贫资产稳定良性运转。四是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回头看”,全面抓好问题厕所整改工作。落实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省级财政奖补资金97万元,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总体要求,建成公共厕所4个、农村户厕130完成问题整改。主动认领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2个方面9条问题,组织召开全州问题整改动员部署会,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发整改工作方案,实行销号管理,所有问题7月底全部完成整改。

精细实施、有效衔接。一是打造重点帮扶县。积极融入产业“四地”建设大局制定《天峻县乡村振兴省级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27亿元,实施项目54个。通过建设“万只藏羊高效养殖基地”千头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全面提升天峻牦牛”“天峻藏羊产品品牌效应,促进产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提升重点帮扶县县域发展能力和水平。倾力建设试点村。积极推荐申2022年乡村振兴试点村17个,投入各类资金1.03亿元,实施项目28个。在去年打造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的基础上,分别在格尔木、德令哈、都兰、乌兰、天峻五个地区打造5个州级乡村振兴综合试点村,投入州级资金550万元,为有效衔接提供示范引领。加大项目实施。落实中央和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6.21亿元严格执行“中央衔接资金55%以上用于产业发展”的要求,实施项目196个,如期完成资金支出目标任务。建立2023年县级项目库,已储备项目289个,涉及资金16.34亿元。提前完成2023年计划实施152个项目的县级批复,涉及资金5.9亿元。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深化党建核心引领,建立完善“能人带动、企业帮扶、光伏托底、项目拉动”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97个村年度集体经济总收益达6400余万元村均收益超过20万元。评选打造特色产业示范点14完成可借鉴、低风险、稳收益的项目1149个,实现“一村一产业”全覆盖,村集体经济经营形式多元发展、多点开花的局面逐步形成。

精诚合作、优化帮扶。一是聚力联点帮扶。继续贯彻落实党政军和有关单位定点帮扶工作要求,广泛动员党政军和有关单位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全面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接续推动脱贫地区稳步发展。年内省州县三级定点帮扶单位落实资金2453万元,实施帮扶项目34个,累计捐款捐物折合资金188.89万元,协调解决百余户脱贫户就近就业。二是争取援青帮扶。投入州级援青资金229万元,实施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上滩东村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补齐村级基础设施短板,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助力打造乡村振兴试点村。落实智力援建培训资金15万元以理论辅导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级乡村振兴干部开展专题培训,拓宽思路、增强本领三是强化企业帮扶。印发《海西驻州企业“百企兴百村”联点帮扶方案》,全面推进“百企兴百村”行动。147家驻州重点企业联点帮扶119个脱贫村和11个重点帮扶村,投入帮扶资金483.87万元,助力发展壮大村级产业,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四是赋能驻村帮扶。认真贯彻落实省州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突出精选、优育、严管,及时研究部署驻村帮扶工作,落实干部考勤、工作报告、工作纪实等制度,向每名驻村干部发放工作日志和工作袋,加大业务培训和督促指导,确保驻村干部沉得下、驻得稳。创新搭建“第一书记联盟”,遴选精兵强将担任联盟负责人,组建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才共育等38个联盟,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互学互帮、互促互进,有效提升驻村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工作动能。